熱線:021-56056830,66110819
手機:13564362870
熱線:021-56056830,66110819
手機:13564362870
2、結果與討論
2.1膠州灣沉積物-海水界面溶解無機氮的交換速率
NO3-N、NO2-N和NH4-N交換量隨培養(yǎng)時間的變化曲線具有相似特征,其典型動力學曲線如圖2。由于培養(yǎng)實驗開始前,沉積柱與底層海水分開保存,培養(yǎng)條件與實驗條件存在一定差異,實驗初始階段曲線可能會出現(xiàn)波動,因此取穩(wěn)定后的線性部分進行計算。
將NO3-N、NO2-N和NH4-N交換量隨時間變化曲線的線性部分斜率代入公式(2),可以求得各形態(tài)溶解無機氮在膠州灣沉積物-海水界面的交換速率。如表2所示,夏季膠州灣沉積物主要表現(xiàn)為NO3-N、NO2-N和NH4-N的源,其交換速率分別為–714~1 560、–41~941和112~26 064μmol/(m2·d),其中大部分站位NH4-N的交換速率在112~2 118μmol/(m2·d)范圍內(nèi),與蔣鳳華等的結果較為接近。S5站位出現(xiàn)了NO3-N交換速率的最低值和NH4-N交換速率的最高值,這可能是因為S5站位靠近李村河口,沉積物中有機質含量較高(表4),底層生物活動活躍,耗氧率高,有機質的礦化作用和以NO3-N為底物的反硝化作用較為顯著。冬季沉積物基本表現(xiàn)為NO3-N、NO2-N和NH4-N的匯,其交換速率分別為–657~637、–117~–20和–1 334~463μmol/(m2·d)。目前,針對冬季膠州灣沉積物-海水界面營養(yǎng)鹽的交換速率還未見報道,本研究為進一步完善膠州灣營養(yǎng)鹽的收支模型提供了數(shù)據(jù)基礎。
表3為中國近海不同海域沉積物-海水界面NO3-N、NO2-N和NH4-N的交換速率,比較中國近岸海域不同形態(tài)溶解無機氮的交換速率,可以發(fā)現(xiàn)NO2-N的交換速率均明顯低于NO3-N和NH4-N,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一致。此外,黃河口濕地沉積物-海水界面NO3-N、NO2-N和NH4-N的交換速率明顯較高,這可能是因為濕地具有較高的生產(chǎn)力和生物量,從而使界面營養(yǎng)鹽的循環(huán)更迅速。
表2 NO3-N、NO2-N和NH4-N在膠州灣不同站位沉積物-海水界面間的交換速率(μmol/(m2·d))
表3中國近海不同海域沉積物-海水界面NO3-N、NO2-N和NH4-N的交換速率
2.2影響沉積物-海水界面無機氮交換的環(huán)境相關因子解析
沉積物-海水界面NO3-N、NO2-N和NH4-N的交換主要由微生物的降解作用、硝化-反硝化、吸附-解吸和擴散過程控制,受多種環(huán)境因子共同制約。這些環(huán)境因子之間相互影響,關系復雜,根據(jù)性質的差異可以將其分為以下三類進行討論:(1)與擴散過程相關的參數(shù):沉積物間隙水中NO3-N、NO2-N和NH4-N的濃度以及底層水體中NO3-N、NO2-N和NH4-N的濃度;(2)與表層生物活動相關的參數(shù):表層沉積物Chl、TOC、TN和C/N;(3)與沉積物本身性質相關的參數(shù):表層沉積物的黏土含量、50和含水率。
表4、表5列出了不同站位的底層環(huán)境參數(shù),從表4中可以看出,表層沉積物的Chl為0.05~4.62μg/g,TOC在0.25%~0.95%,TN含量為0.012%~0.085%,C/N為9.50~62.71,黏土含量為7%~30%,50為9~500μm,含水率為20.77%~51.00%,底層海水的NO3-N、NO2-N和NH4-N濃度分別為0.49~41.9μmol/L、0.04~2.40μmol/L和1.04~27.6μmol/L,間隙水中NO3-N、NO2-N和NH4-N的濃度分別為4.66~46.5μmol/L、0.20~2.20μmol/L和26.6~580μmol/L。
2.2.1底層水體和沉積物間隙水中NO3-N、NO2-N和NH4-N濃度及二者間濃度差
夏季膠州灣底層NO3-N的交換速率與間隙水中NO3-N濃度存在較弱正相關關系(表6),從圖3可以看出間隙水中NO3-N濃度越高,沉積物中NO3-N越容易向水體遷移,這符合擴散原理,這表明底層NO3-N交換受擴散過程調控。冬季NO3-N在沉積物-海水界面的交換速率與底層NO3-N濃度、間隙水NO3-N濃度和底層濃度差幾乎不存在相關關系,因此擴散過程可能并不是調控冬季膠州灣沉積物-海水界面NO3-N交換的主要過程。
表4不同站位表層泥的環(huán)境參數(shù)
注:NA表示該站位未測定此參數(shù)
表5不同站位底層海水和間隙水中NO3-N、NO2-N和NH4-N的濃度
表6沉積物-海水界面NO3-N、NO2-N和NH4-N的交換速率與底層環(huán)境參數(shù)的相關性分析
注:c.在0.05~0.10之間;底層水體濃度、間隙水中濃度和底層濃度差分別代表各形態(tài)氮各自對應交換速率的濃度或濃度差
夏、冬季沉積物-海水界面NO2-N和NH4-N的交換速率與其底層濃度、間隙水濃度及底層濃度差之間均不存在明顯相關關系,這說明擴散并不是調控其遷移轉化的主要過程,這與石峰針對東海的研究結果一致。
2.2.2表層沉積物的TOC、Chl、TN和C/N
夏季膠州灣表層沉積物中TOC與Chl耦合密切(=0.95,<0.001,=10),這表明沉積物中有機質含量越高,底棲微藻的豐度越高。針對Mobile海灣的研究表明,營養(yǎng)鹽交換速率的最大值一般發(fā)生在富含有機質的沉積物中,一般而言,沉積物中有機質礦化能使間隙水中營養(yǎng)鹽濃度升高,從而促進沉積物中營養(yǎng)鹽向水體釋放。然而,有機質豐富的沉積物中,底棲微藻豐度較高,其同化作用會掩蓋沉積物中無機氮的釋放量,因此在探究夏季膠州灣沉積物-海水界面營養(yǎng)鹽的交換時,需要協(xié)同考慮有機質的礦化作用和底棲藻類的同化作用。由表6可知,夏、冬季膠州灣沉積物-海水界面NO3-N、NO2-N和NH4-N的交換速率與表層沉積物的TOC和Chl均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,這表明底層有機質和藻類豐度對界面無機氮交換的影響較小,這可能是因為有機質的礦化作用和底棲藻類的同化作用相抵,因此與沉積物-海水界面NO3-N、NO2-N和NH4-N交換的關系并不明確。
從圖4可以看出,在冬季,隨著表層沉積物中Chl的增多,沉積物-海水界面NO2-N和NH4-N的釋放速率基本呈增大趨勢。結合相關分析(表5)可知,隨著表層沉積物中Chl含量的升高,沉積物中C/N呈降低趨勢,這可能是因為沉積物中Chl含量越高,海洋內(nèi)源有機質含量越高,有機質的活性越強,沉積物中有機氮更容易被礦化生成NH4-N并向上層水體擴散,因此底層NH4-N交換速率呈上升趨勢。隨著表層沉積物Chl含量的增加,冬季底層NO2-N的交換速率也呈增大的趨勢,考慮到NH4-N和NO2-N分別是硝化作用的底物和中間產(chǎn)物,因此冬季NO2-N的交換速率可能主要受硝化作用調控。
一般而言,沉積物中TN含量越高,沉積物中可交換態(tài)無機氮的含量越高,因此沉積物中TN含量也是影響底層無機氮交換的重要環(huán)境因子。然而,夏、冬季沉積物-海水界面NO3-N、NO2-N和NH4-N的交換速率與沉積物中TN均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(表6),這表明表層沉積物中TN可能不是影響膠州灣沉積物-海水界面NO3-N、NO2-N和NH4-N交換的主要因子。
C/N能表征有機質活性,是影響底層無機氮遷移轉化的重要環(huán)境因子。Hammond等的研究表明,富氮有機質更容易被微生物降解,因此C/N較低的沉積物中有機氮更容易被轉化為無機氮,并進一步向水體釋放,Hall等對斯卡格拉克海峽的調查也表明低C/N的沉積物更容易向水體釋放NO3-N。本實驗中,夏、冬季沉積物-海水界面NO3-N、NO2-N和NH4-N的交換速率與表層沉積物的C/N均不存在明顯相關關系,然而,比較不同站位沉積物-海水界面NH4-N的交換速率,可以看出夏季NH4-N的最大釋放速率發(fā)生在S5站位,其沉積物的C/N最低,這證實富氮有機質更易被礦化,與Hammond等的結論一致。而夏季NO3-N和NO2-N的最大吸收速率也發(fā)生在C/N最低的沉積物中,這與Hall等的結論相悖,這可能是因為S5站位有機質含量較高,底層生物活動較為活躍,耗氧率高,沉積物處于還原狀態(tài),此時以NO3-N作為電子受體的反硝化作用占主導,反硝化作用會將NO3-N轉化為N2-N,使間隙水中NO3-N處于較低濃度,從而促進水體中NO3-N向沉積物遷移。冬季NO3-N、NO2-N和NH4-N的交換速率與表層沉積物C/N也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,這表明沉積物的C/N對膠州灣底層無機氮循環(huán)影響很小。